感冒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不过是小毛病,吃点药、休息几天就能痊愈。然而,有一种潜藏的危机可能在感冒后悄然降临 —— 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少患者在一场普通感冒后,竟突然遭遇肢体无力甚至瘫痪,这背后的 “免疫风暴” 究竟是如何肆虐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一、感冒为何会引发 “免疫风暴”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人体免疫系统的 “误判” 密切相关。当人体感染病毒(如感冒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清除病毒。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发生紊乱,将人体正常的周围神经组织误认为是外来入侵物,从而发起攻击,引发一场 “免疫风暴”。这种错误的免疫反应会破坏神经纤维的髓鞘,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进而导致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研究发现,约 30% - 40% 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前 1 - 3 周有过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其中感冒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
二、“免疫风暴” 来袭的典型症状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 1 - 3 周开始显现,初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肢体远端的麻木、刺痛感,就像手脚套上了一层紧绷的 “麻纱”,随后症状逐渐向近端蔓延,出现对称性的肢体无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从最初的行走不稳,发展到无法站立、抬手困难,严重时甚至会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面部肌肉无力、视力模糊等症状。例如,有些患者会突然发现自己说话含糊不清,喝水时容易呛咳,这些都可能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危险信号。
三、紧急时刻:如何应对突发瘫痪
当发现身边有人在感冒后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时,时间就是生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有神经内科救治能力的医院。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尝试让其采取侧卧位,并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或尝试自行治疗,以免加重神经损伤。记住,黄金救治时间极为关键,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遗留后遗症的风险。
四、对抗 “免疫风暴” 的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通过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去除其中有害的免疫物质,再将血细胞等成分回输体内,从而快速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则能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神经炎症。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会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止痛药物等。在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也不可或缺,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预防之道:从感冒到 “免疫风暴” 的阻断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感冒,但采取一些措施可以降低感冒后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首先,要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减少病毒感染机会。如果不幸感冒,要注意休息,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阻断 “免疫风暴” 的发生。
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背后可能隐藏着格林巴利综合征的 “免疫风暴” 威胁。了解疾病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是守护健康的关键。希望每个人都能提高警惕,在应对感冒时多一份谨慎,远离这种危险疾病的侵袭。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