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 这句老话,正成为无数中老年人的健康困扰。在我国,关节炎已成为 50 岁以上人群丧失劳动力的 “头号杀手”,持续的疼痛、行动受限,不仅压垮个人生活,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0 月 12 日世界关节炎日提醒我们:对抗类风湿关节炎,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关键!
一、风湿 VS 类风湿: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很多人把 “风湿” 和 “类风湿” 混为一谈,实则大错特错!
中医 “风湿”:属 “痹症”,因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塞,引发肌肉关节疼痛;
西医 “类风湿”: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造成肿痛、僵硬,甚至波及心脏、肺部等器官,严重可致残!
二、类风湿发病真相:基因、环境与免疫的 “三重夹击”
尽管确切病因不明,但研究证实三大关键因素:
遗传 “易感体质”:携带 HLA-DRB1 等特定基因,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环境 “导火索”:吸烟、细菌 / 病毒感染、激素变化,都可能触发疾病;
免疫 “内乱”:免疫系统把关节当成 “敌人”,持续攻击导致炎症。
三、自测警报!五字口诀识别早期类风湿
出现以下症状,别犹豫,立即就医!
✅ 双:双侧关节对称性肿痛(如双手、双膝);
✅ 僵:晨起关节僵硬超 30 分钟(活动后缓解);
✅ 肿:关节肿胀,像 “发面馒头”;
✅ 痛:持续疼痛,夜间或休息时加重;
✅ 长:上述症状持续 6 周以上。
四、科学治疗:多管齐下,与疾病 “长期对抗”
药物治疗:
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抗风湿药:DMARDs 延缓关节损伤;
生物制剂:精准抑制免疫攻击,疗效显著。
物理疗法:热敷、按摩、康复训练,减轻疼痛、恢复关节灵活度;
生活干预: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中医调理:中药、针灸、拔罐,从内改善体质;
手术救急:晚期关节严重变形,可通过置换手术重获行动能力。
五、常见误区:关节不痛≠痊愈!
别被 “表面平静” 骗了!许多患者关节消肿后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最终加速关节破坏。类风湿虽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延缓病程。即使症状缓解,也需遵医嘱持续用药,定期复查!
类风湿关节炎不是 “判死刑”,而是一场需要科学应对的持久战!记住五字口诀早发现,坚持综合治疗,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减少病痛,重获关节自由!